Thursday, January 27, 2011

香港地產黨~~~~~~~~~~~

這星期,讀畢了一本社會學教授推薦的書,名為 "九評地產黨" (2011年1月出版),由九名時事評論員編製, 論盡特區政府如何協助五大地產商建立將近統治香港的霸權王國~

總括而言,內容一針見血,反映現實,當中包括所謂 "強拍重建","領匯","丁權轉讓","發水樓","市建局","關愛基金","仇富情緒" ,"地產商壟斷各行各業" 等等.. 經過他們的解讀,無一不是官商勾結的產品,無一不在強奪全香港市民的財產..
在這不逐一說明,如想了解箇中論調,建議自行體驗探索.

個人意見,縱使事實如他們描述般,地產商如此奸詐,作為讀者,我會作保留,原因不在於排除官商勾結的可能性,而是針對當中涉及的程度有沒有描述中的嚴重.始終,越能製造極端的矛盾,糙詞對立的報導,就越有新聞價值,越能引起群眾關注,廣泛討論;如同出色的市場宣傳一樣, "Make Noise" in the market !!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不是社會學出身,亦不甚了解政治,實在沒資格評論太多,不過書中有幾個 "事實" 確實令我驚訝~

(1) "5大地產商(恆基/新地/新世界/信和/長實)持有土地佔政府所有土地儲備的3倍多"

如繼續不斷賣地給他們,只會令這個數字越來越失衡,而地產商又不斷控制土地開發,結果是土地增加的任務,只可以越來越依賴商家,缺乏了開發土地的主動權,日後還可以談 "房屋政策", "調控樓市"嗎 ?

(2) "富豪每年的捐獻都有上限,達某個數字就會封頂,這是長期的公司政策"

假設富豪每年都捐上限, 那捐十億八億給關愛基金,那就代表他們在公益金及其他慈善機構的捐獻就會大幅減少,加上關愛基金並不是由社會福利署協調分配,而由民政局執行,這樣$$$會不會最後用在 "政治行政經費" 而非直接受惠弱勢社合群???

(3) "根據1972年的"丁屋"政策,男性原居民可在其村內私人土地或政府地申請興建丁屋,而政府有責任協助他們建成丁屋"

這條條款的問題核心不在於"給丁屋",因為這涉及保護原居民的利益,暫且不提,而重點是"丁地"批出後可以轉售給地產商,那不是以第2種方式撥出地土,而這些地即使加了 "原居民" 這個中間人收佣,但對於地產商來說,又可以多些"肥肉"來賣給香港人?!! 開始明白為什麼原址是丁屋,位於偏遠的洪水橋新樓盤 "泉薈" 也要賣上 $5000/呎, Amazing !!!!

(4) "市建局高層的花紅與盈利掛鈎"

怪不得他們這麼積極,不考慮收舊樓重建對區內的影響,目標是盡快收回土地再轉發給地產商圖取暴利,在他們御任前分一杯!!那跟地產這有分別嗎? 最大分別應該是更有權及合法地 "強拍",迫舊業主交出土地 !!! Amazing !!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另一角度說, 其實如果不是地產商一直以來這麼 "進取",這幾十年來香港經濟未必發展的這樣好,雖然大家說他們的$$來自於全港市民,但全港市民對樓市發展到這個脫離現實的地步難道絲毫沒有責任嗎?? 沒有求,O那有供,大家還記得透過炒樓從中獲利,透過買地產商相關股票圖利的快感嗎???

所以,其實香港很多人都是令地產商勢力不斷擴大,令他們不斷併購各行各業,以至"壟斷"市場的間接幫凶,政府的"政策" 只是催化劑罷了....

我們明白,商業機構,特別是上市公司,為股東賺錢是應該的,如要改變現在的況狀,期望地產商能更有人性,可以兼負更大的社會良心責任... 那似乎先要改變 "股東" 們的想法,那就是改變大部份人的想法...能把 "社會責任業績" 與 "實際經濟上業績" 看齊,改變現有 "極現實" 的價值觀,每人都希望做任何事來平衡這2方面,那相信社會一定會有真正的進步~~~

政策重要,人的價值觀更為重要....希望這個願景會實現 !!!

P.S: Dear Agnes, thank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~

No comments: